今年8月8日是我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众所周知运动能够强健体魄,但是你知道吗?科学设计的运动处方,也能成为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良方”。
单一药物治疗精神心理疾病,常伴随着体重增加、嗜睡、情感淡漠等不良反应。运动疗法利用科学设计的身体活动和运动,能够帮助患者治疗疾病,促进功能恢复,改善身心健康。它将身心视为统一整体,可同步提升生理机能与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实现身心双重康复。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在九江院区设立占地250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运动干预中心”,精准聚焦核心症状,科学定制个性化“运动处方”,对症状进行靶向干预。这不仅是治疗的补充,更为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开辟了一条安全、有效、充满活力的非药物治疗新路径。
运动科学联合医疗心理
打出个性化康复“组合拳”
心理健康运动干预中心把运动锻炼、看病治病和心理调节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再加上专业社工的贴心支持,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专属“康复运动处方”。
简单说,就是让运动健身和看病治病强强联手。专家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医务社工)会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生了什么病、身体状况、心理状态),量身定制一套运动康复计划。
三大模块
直击核心精神心理问题
科学运动实现精准干预
中心特别设置三大精准模块,针对性地解决焦虑、抑郁、社交困难等问题,用科学的运动实现“非药物”的精准干预。
情绪调节模块——赶走焦虑阴霾,唤醒快乐能量
针对: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紧张不安等问题。
运动方式举例:慢跑+科学拉伸+呼吸调节术;快乐篮球+正念冥想等。
作用:释放压力,平复焦虑;提升情绪,改善心境;增强身心觉察,掌握调节技能,收获心身平衡。
社会功能重建模块——轻松融入人群,自信社交
针对:希望减轻社交场合中的紧张感,提升舒适度的人群;想要学习更轻松、自信与人交往的人群;期待突破社交障碍,更自如地参与群体活动的人群。
运动方式举例:专人带领下的科学团体协作游戏。
作用:在轻松有趣的互动中,自然而然地练习非语言沟通(眼神、肢体动作),学会理解他人界限,培养同理心,逐步克服社交恐惧。
认知-躯体整合模块——身心和谐,专注当下
针对:思维过度活跃,难以专注或暂停内心杂音的人群;长期处于身体紧绷状态,伴随不明原因酸痛或疲劳感的人群;觉察到身心分离感(如“麻木漂浮”“身体不听使唤”),渴望重建身心连接的人群。
运动方式举例:正念运动、慢走冥想、正念瑜伽/太极等。
作用:通过深度连接身体与意识的练习,有效缓解身心紧张,提升专注力、减少杂念干扰,让你真正体验到“身心合一”的宁静与和谐。
科学治疗与生命跃动深度交融
心灵疗愈与身体健康同频共振
市四医院将持续以“身心共治”为核心理念
构建“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心身守护链
让每一颗心都在专业守护下自由呼吸
让每一个生命都焕发完整而尊严的光彩
温馨提醒
目前,运动干预疗法主要在市四医院九江院区(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住院患者中开展,每周一次。
有意愿参加活动的患者可提前在病区护士站预约登记,需要经中心专业团队全面评估后确定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