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关注 |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瘾医学科:如何帮助孩子戒除假期“游戏瘾”?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 浏览:

近日,央视新闻对假期青少年游戏成瘾现象进行了专题报道,记者走进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瘾医学科,对医院在游戏成瘾预防、评估、治疗方面的工作进行了深入采访。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瘾医学科作为西部地区较早系统开展成瘾医学服务的专业科室,最早开设“成瘾医学门诊”,立项成都市医学重点学科,曾获得“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称号,以“一站式多中心”MDT模式为患者提供综合连续的诊疗服务。
中心为广大成瘾性疾病患者(如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赌博成瘾、酒精依赖、使用酒精相关问题、烟草成瘾、新型毒品、镇静安眠药依赖等)提供诊疗服务。对于在成瘾基础上出现的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诊疗。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瘾医学科作为西部地区较早系统开展成瘾医学服务的专业科室,最早开设“成瘾医学门诊”,立项成都市医学重点学科,曾获得“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称号,以“一站式多中心”MDT模式为患者提供综合连续的诊疗服务。
中心为广大成瘾性疾病患者(如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赌博成瘾、酒精依赖、使用酒精相关问题、烟草成瘾、新型毒品、镇静安眠药依赖等)提供诊疗服务。对于在成瘾基础上出现的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诊疗。

当游戏成为困住青少年的“枷锁”
暑假期间,不少青少年长期沉迷游戏,即使开学后也对游戏“无法自拔”,逐渐“上瘾”。高中生小李(化名)由于家庭矛盾频繁、缺乏情感支持,逃避现实并沉迷于手机游戏。为规避防沉迷系统限制,他甚至使用家人的身份证注册账号。每天长达五六个小时的游戏时间,使他成绩大幅下滑、体重减轻,并出现手抖、心慌等生理症状。经过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瘾医学科半年的系统干预,小李的状况已明显改善。

游戏成瘾的三大核心特征
在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瘾医学门诊,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占比约70%,游戏使用问题就诊人群中,达到“游戏成瘾”诊断标准的接近50%。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达到“游戏成瘾”的标准?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严国建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游戏成瘾主要有三个核心特征:

※ 行为失控:无法自主控制游戏行为,不顾后果地沉迷游戏;

※ 耐受性增加:游戏时间和频率逐渐增加,才能获得同等满足;
※ 戒断反应:停止游戏后出现情绪焦虑、抑郁、易怒或睡眠障碍等心理、生理不适。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且已经持续一段时间,需要及时就诊干预。

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远离游戏成瘾风险?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瘾医学科主任严国建强调,游戏成瘾预防的关键在于家庭的理解与陪伴,并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以陪伴代替禁止,用理解替代指责
简单的粗暴禁止往往会加剧亲子冲突,可能引发更强烈的逆反行为。家长可以通过高质量陪伴,如共同运动、阅读等,构建积极健康的家庭互动模式,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

倾听孩子背后的心理需求

很多孩子沉迷游戏是由于现实世界中需求未被满足,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困扰、亲子关系紧张等都可能使TA们将游戏作为情绪出口。家长需要耐心沟通了解孩子玩游戏的心理动机,从源头解决问题。

 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手机使用

家庭环境对子女行为塑造至关重要。父母自身也应控制手机使用时间,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营造专注、沟通畅通的家庭氛围。

 共同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

与其严格打压,不如与孩子协商制定双方认可的玩游戏时间与规则,培养其自律意识。

避免在游戏过程中强行打断


如果孩子正处于游戏关键时刻,突然没收手机或关掉电脑极易引发激烈情绪反应。

青少年游戏成瘾是一个涉及社会、家庭、心理等多层面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医疗机构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科学应对。及早识别、理性干预、专业治疗,才能帮助孩子走出虚拟世界,重回健康、平衡的成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