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8.19”医师节 | 科研创新标兵杜娜:研以致用 守护儿童青少年心灵之光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4日 浏览:

日升月恒、步履不停医者担当、点亮心灯
TA们以医者仁心守护着人们心理健康的绿洲
用专业与坚守诠释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

今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让我们一同走近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医生,聆听他(她)们的医者心声。

杜娜,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副主任医师,现任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儿少心理中心主任。四川省儿童早期发展与健康科学研究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学组委员,系国家心理健康知识科普专家、青少年心理健康项目省级师资,曾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三等奖、成都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研以致用
守护儿童青少年心灵之光

从研究生时代立志投身儿少心理卫生事业起,杜娜便展现出强烈的科研转化意识。研究生期间,她参与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的调研,撰写多篇专业论文,为构建契合国情的干预体系积累基础。

市四医院十分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并成立了儿少心理中心。在临床工作多年的杜娜,察觉到青少年情绪障碍伴自伤行为诊疗的迫切需求。她在医院的支持下,牵头发起“伴自伤行为青少年情绪障碍”专题研究。她构建预警模型,借助机器学习技术开发疗效预测工具,积极探索更精准的诊疗路径。在国家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级科研项目支持下,她在市四医院儿少心理中心成功建立了集风险评估、个性化治疗与疗效追踪于一体的综合干预模型,为临床提供了科学、可行的实践指南,显著提升了中心应对复杂病例的能力,也为众多家庭带来了转机。

杜娜将这套综合干预模型成功应用于市四医院儿少心理中心的临床实践,提升了诊疗的系统性与精准度。她曾接诊一位双臂布满伤痕、沉默寡言的初中女孩。在市四医院儿少心理中心的多学科团队支持下,杜娜为女孩量身定制了以创新融合家庭支持的情绪调节团体治疗为核心,辅以个体治疗、冲动控制及家庭系统治疗的综合方案。经过数周连续治疗,女孩情绪显著改善,与父母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顺利出院并重返校园,没有再自伤。这样的成功案例在市四医院儿少心理中心并不鲜见,杜娜及其团队已帮助数百名青少年走出困境。

如今,杜娜带领的儿少心理中心,已成为医院特色专科发展的重要标杆。未来,杜娜将继续带领团队,推动前沿技术与儿少精神心理健康的深度融合,用专业与真诚架起医患信任桥梁,用科研创新赋能临床实践,守护万千青少年的心灵微光。

工作感悟

作为儿少心理中心的医生,我深知唯有持续不懈地钻研与实践,才能穿透复杂的精神心理迷雾。
这份工作的核心驱动力在于: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与扎实的循证积累,不断探索和验证更前沿、更精准的诊疗技术。每一次临床观察、每一项数据分析、每一轮治疗方案优化,都是向着未知迈出的坚实一步。唯有依靠科学的力量,持续丰富治疗手段的“工具箱”,才能更有效地守护孩子们的心灵绿洲,助力更多年轻的生命穿越阴霾,回归健康成长的轨道。这条科研与实践并行的道路,虽漫长却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