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 市四医院王萍: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孩子“重构思维”, 驱散心灵阴霾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1日 浏览:

王萍是市四医院心身医学中心的住院医师。2022年研究生毕业后,她来到了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为了一名精神科医师。在她工作的病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是儿童青少年,这让她深感责任重大,坚定了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的决心。
王萍深信,解开儿童青少年心结的关键不在于表层安抚,而在于重构认知思维。在临床实践中,她始终坚持“一人一策”的精准治疗原则,通过沙盘游戏投射分析等专业手段,精准描绘每个孩子独特的认知模式,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她不仅关注症状缓解,更着力于构建心理韧性铠甲,让科学治疗与人文关怀融合共促,真正实现“治心”更“育心”,“治标”更“治本”。

黎黎(化名)是病区的小患者,她因重度抑郁、焦虑而入院治疗。入院前,黎黎家庭氛围长期欠佳,长辈争吵不断,这让她对人际关系充满恐惧,甚至一度有自伤倾向。入院后,王萍一方面采用了药物以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尽快改善黎黎的强烈自伤想法。另一方面,王萍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帮助黎黎构建理性思维模式。她引导黎黎回顾日常想法,用积极思维替代消极思维,比如当黎黎因人际交往受挫时,就鼓励她想“我在沟通上还有提升空间”“我这次没做好,下次可以改进”。
与此同时,王萍认为黎黎的自伤行为与家庭密切相关。因此,她不仅经常向家属科普抑郁症知识,更是引导家属剖析家庭问题,改善互动模式。治疗一段时间后,黎黎回归了正常生活,写下了自己的治疗经历,她说:“我希望所有患心理疾病的朋友们都好起来”。

“作为初踏入精神医学领域的医师,我希望能为团队带来新视角,更希望能用专业与温度,为这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撑起一片成长的绿荫。”王萍说。